
照顧失智的家人,導致生活變得混亂
這位案例是一位雙寶媽,有一個失智的爸爸,爸爸就像是一個未爆彈,有時候心情不好就會發脾氣,或是常常會忘記事情,又住在外縣市,需要常常通勤照顧,在家的時候要接爸爸的電話,有時候長官也會打電話來,失智的爸爸常常電話一講就是幾個鐘頭,很多時候疲勞轟炸導致情緒失控,事後又覺得後悔,覺得不應該這樣對自己的爸爸
除了覺得自己很糟糕以外,為了排解自己煩躁且焦慮的情緒,他就會狂買東西來發洩自己的心情,但是買完以後又很後悔,一直在惡性循環之中,最後因為自己無法走出這個泥沼,反而嚇了一個結論是「我就爛」,「反正我就是沒救了」,也不想努力了
內容介紹
為什麼他會有這個困擾
如果問題能解決
如果不解決這個問題
Marisa的協助
- 他覺得自己不管怎樣努力,都沒辦法好好面對大魔王而不受影響。這種挫敗感讓他不知所措,不知道可以怎麼辦,只好用過去成癮的方式來逃避這個無力感。
- 他很想努力改變生活的現況,但是不管怎麼做都沒有效果,但其實我與他接觸之後,發現他最重要的問題出自於他的心態,他認為這樣子生活混亂的自己、對父親沒有耐心的自己、對家庭發身乏術的自己,是一個徹底的失敗者,因為覺得自己是一個失敗者的心態,讓他覺得很沮喪
生活不會因為單一因素就受到全面的影響。
- 區分可控與不可控,課題分離以後,你就會增加對於自己的信心,其實自己沒有那麼遭,而且是很棒的人
- 面對父親,就不會那麼容易情緒起伏,因為會更更客觀的角度去對待自己的父親,而不是把它當成壓力
- 不會為了舒壓而一直衝動消費,反而讓自己更自責
- 跟小孩與伴侶的關係也有顯著的改善,不會容易情緒起伏,態度、語氣會變得和緩有耐心,不像之前仿佛是一個刺蝟,好像身邊的人都是來給他磨難的。
能量內耗在自責和逃避,無法把時間精力拿來做自己想做的事情。
- 生活中失去自己,毫無成就感
- 一直衝動性消費,伴侶不理解他為什麼這樣子,常有爭持口角,導致感情變差
- 能量內耗以後,會更沒有精神陪伴父親,對於父親的耐心更少,反而讓自己的情緒起伏更大,也會加重父親的病情。
- 小孩生活在一個充滿負面能量的家庭裡,導致了小孩容易悲觀、負面、沒有安全感,變成是一種更大的惡性循環。
- 其實這些生活的困境都是真的,但不代表它就是一個失敗者,而是換一個角度去審視與看待自己,其實自己在生活中是一個很努力生活的人,是一個為生命奮鬥的人,當他用不同的角度看待自己以後,心情就自然的轉變。
- 我們需要去區分什麼是你可以控制的,什麼是你不能控制的,不能將無法控制的事情當作是自己的失敗。
- 區分「我能控制」和「我不能控制」的。發現他誤把「不能控制」的部份當成自己的失敗。
- 認清事實:不能控制的部份是「失智的長輩愈來愈難以預測」。
- 重新定義評估的指標為「自己回穩的能力」。發現自己以前要氣三天,現在只要幾分鐘就能回穩,還能幽默面對。
推薦閱讀
Marisa心之回音Podcast
本網站所刊載內容之權利,除著作權規定不得為著作權之標的外,未經本網站所有人允許,不得任意複製、引用,如需引用,請聯繫本網站所有人。

心之回音訂閱信
連續七天的生活引導練習
在七天裡面,你會收到的七封信,包含每天照顧「身」、「心」、「靈」的三個小記巧,讓你可以立即應用在生活裡
- 「身」體的照顧與呼吸
- 「心」裡的覺察反思
- 「靈」魂冥想
©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
MADE WITH ❤ 檸檬知識創新